吕氏春秋的相关成语

共 137 个成语_仅随机展示40条

描写吕氏春秋的成语有【必不挠北】【丰上杀下】【良工巧匠】【焚薮而田】【临患忘利】【鸣琴而治】【忠不可兼】【流水不腐】【疥癣之病】【兔死凫举】【天子无戏言】【至仁忘仁】【焦唇干肺】【不言之听】【选士厉兵】【不通一窍】【而今而后】【名不徒显】【以白为黑】【掩耳盗钟】【桑间之音】【竭泽焚薮】【肥肉厚酒】【尺之木必有节目】【五藏六府】【烟视媚行】【众口熏天】【牛角之歌】【掩耳盗铃】【船骥之托】【亡国之主】【三徙成国】【一网无遗】【射石饮羽】【五色无主】【种麦得麦】【亡国之器】【兔起凫举】【侈衣美食】【尝鼎一脔】等。
以下是这些成语的详细列表。

吕氏春秋相关成语

必不挠北

bì bù náo běi

必定不会失败。出自战国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忠廉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一定胜利。挠北:败北,作战失败。必定不会失败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忠廉》:“若此人

详细解释

丰上杀下

fēng shàng shài xià

额头宽而脸颊瘦。形容脸形上宽下尖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明理》:有丰上杀下,有若水之波,有若山之楫。丰:丰满;上:上部;杀:尖瘦;下:下部。额头宽而脸颊瘦。形容脸形上宽下尖。 复制出处:

详细解释

良工巧匠

liáng gōng qiǎo jiàng

指技艺高超的工匠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慎大览・不广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指工艺技术高超的人。良工:手艺精良的工人;巧匠:技艺精巧的匠人。指技艺高超的工匠。 复

详细解释

焚薮而田

fén sǒu ér tián

同“焚林而田”。薮,林薮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义赏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比喻只图眼前利益。同“焚林而田”。薮,林薮。 复制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义赏》:“焚薮而田,岂不

详细解释

临患忘利

lín huàn wàng lì

布景祸患不计较仆人得失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士节》:士之为人,当理不避其难,临患忘利。布景祸患不计较仆人得失。 复制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士节》:士之为人,当理不避其难,临患忘利。

详细解释

鸣琴而治

míng qín ér zhì

指以礼乐教化人民,达到“政简刑清”的统治效果。旧时常用做称颂地方官的谀词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察贤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做称颂地方官的谀词。指以礼乐教化人民,达到

详细解释

忠不可兼

zhōng bù kě jiān

一个人不可能兼作两个国君的忠臣,指一臣不事二主。出自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权勋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兼:同时并进。一个人不可能兼作两个国君的

详细解释

流水不腐

liú shuǐ bù fǔ

流动的水不会发臭。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尽数》:流水不腐,户枢不蝼,动也。腐:臭。流动的水不会发臭。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。 复制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尽数》:

详细解释

疥癣之病

jiè xuǎn zhī bìng

比喻危害尚轻的祸患或无关紧要的问题。出自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直谏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指无关紧要的东西。疥癣:一种皮肤病。比喻危害尚轻的祸患或无关紧要

详细解释

兔死凫举

tǔ sǐ fú jǔ

象兔敢奔跑,象野鸭急飞。比喻行动迅速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论威》。象兔敢奔跑,象野鸭急飞。比喻行动迅速。 复制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论威》:“知其不可久处,则知所兔起凫举,死 之地矣。”

详细解释

天子无戏言

tiān zǐ wú xì yán

指帝王说话算数。出自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重言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,指言出必行。指帝王说话算数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重言》:“天子

详细解释

至仁忘仁

zhì rén wàng rén

指仁到了极点反而忘掉了仁。比喻事物到达顶点容易被忽略掉。出自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任数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至仁:最大的仁德。指仁到了极点反

详细解释

焦唇干肺

jiāo chún gān fèi

谓忧心如焚,肺为之枯干。出自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顺民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比喻句。谓忧心如焚,肺为之枯干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

详细解释

不言之听

bù yán zhī tīng

能听懂言外的意思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精谕》:故胜书能以不言说,而周公旦能以不言听,此之谓不言之听,不言之谋,不闻之事。能听懂言外的意思。 复制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精谕》:故胜书能以不言说,

详细解释

选士厉兵

xuǎn shì lì bīng

挑选士兵,磨利武器。指做好战前准备。出自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孟秋纪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军事等。士:军士;厉:磨;兵:武器。挑选士兵,磨利武器。指

详细解释

不通一窍

bù tōng yī qiào

没有一窍是贯通的。比喻一点儿也不懂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过理》。高诱注:纣性不仁,心不通,安于为恶,杀比干,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。窍:洞,指心窍。没有一窍是贯通的。比喻一点儿也不

详细解释

而今而后

ér jīn ér hòu

从今以后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恃君览・长利》。《旧唐书・卢藏用传》:“而今而后,焚蓍龟,毁律历,废六合,斥五行,浩然清虑,则将奚若?”一般作状语、分句,指从今以后。而

详细解释

名不徒显

míng bù tú xiǎn

名望不会轻易得来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期贤》:凡国不徒安,名不徒显,必得贤士。徒:空;显:显露。名望不会轻易得来。 复制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期贤》:凡国不徒安,名不徒显,必得贤士。

详细解释

以白为黑

yǐ bái wéi hēi

谓颠倒是非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应同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谓颠倒是非。 复制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应同》:“故君虽尊,以白为黑,臣不能听。”用法:作谓语、

详细解释

掩耳盗钟

yǎn ěr dào zhōng

亦作“掩耳盗锺”。捂住耳朵偷钟。比喻自己欺骗自己。则锺大不可负,以椎毁之,锺怳然有音。恐人闻之而夺己也,遽揜其耳。”。出自语出《吕氏春秋・自知》。一般作谓语、

详细解释

桑间之音

sāng jiān zhī yīn

指淫靡的音乐。出自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音初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用于书面语。指淫靡的音乐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音初》:“世浊则礼烦

详细解释

竭泽焚薮

jié zé fén sǒu

排干池水捕鱼,烧光草野捉兽。比喻做事不留余地,只顾眼前利益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义赏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竭:排水。薮:指草野。排干池水捕鱼,烧光草野捉兽

详细解释

肥肉厚酒

féi ròu hòu jiǔ

指美好丰盛的饮食。出自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本生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生活。肥:富饶,富足。指美好丰盛的饮食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

详细解释

尺之木必有节目

chǐ zhī mù bì yǒu jié mù

一尺长的木头也有节疤。比喻事物各有所短,不可能十全十美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举难》:尺之木必有节目,寸之玉必有瑕瓋。先王知物之不可全也,故择务而贵取一也。一尺长的木

详细解释

五藏六府

wǔ cáng liù fǔ

亦作“五脏六腑”。指体内全部器官。出自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达郁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亦作“五脏六腑”。指体内全部器官。五藏:心、肺、脾、肝、

详细解释

烟视媚行

yān shì mèi xíng

形容害羞不自然的样子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不屈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形容旧时的新媳妇。烟视:微视;媚行:慢行。形容害羞不自然的样子。 复制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不屈》:

详细解释

众口熏天

zhòng kǒu xūn tiān

指群言可以动天。比喻舆论力量大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离谓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指群言可以动天。比喻舆论力量大。 复制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离谓》:“毁誉成

详细解释

牛角之歌

niú jiǎo zhī gē

后为穷士自求用世的典故。出自春秋时,宁戚很穷,想见齐桓公而出仕,一天,乘桓公出城迎客的机会,在车下喂牛,“扣牛角疾歌”。桓公闻而赞其为“非常人”,命后车载之,拜

详细解释

掩耳盗铃

yǎn ěr dào líng

把耳朵捂住偷铃铛;以为自己听不见;别人也不会听见。比喻自欺欺人。出自战国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自知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含贬义。掩:遮盖;盗:偷。把耳朵

详细解释

船骥之托

chuán jì zhī tuō

比喻可信托,可重用的人才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知度》:绝江者托于船,致远者托于骥,霸王者托于贤。伊尹、吕尚、管夷吾、百里奚,此霸王者之船骥也。船骥:船只和千里马;托:信托。比喻可信托,可

详细解释

亡国之主

wáng guó zhī zhǔ

亡国时的君主,即最后一代君王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谨听》:亡国之主反此,乃自贤而少人。主:君主。亡国时的君主,即最后一代君王。 复制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谨听》:亡国之主反此,乃自贤而少人。例

详细解释

三徙成国

sān xǐ chéng guó

见“三徙成都”。出自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贵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见“三徙成都”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贵因》:“舜一徙成

详细解释

一网无遗

yī wǎng wú yí

用一个网把鸟全部抓住。比喻一个不漏地全部抓住或彻底肃清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异用》:汤见祝网者,置四面,其祝曰:‘从天坠者,从地出者,从四方来者,皆离吾网。’汤曰:‘嘻!尽之矣。非桀其孰为此

详细解释

射石饮羽

shè shí yǐn yǔ

箭射到石头里,隐没了箭尾的羽毛。原形容发箭的力量极强。后也形容武艺高强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精通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武艺高强。饮:隐没;羽:箭尾的羽毛。箭射到石

详细解释

五色无主

wǔ sè wú zhǔ

形容恐惧而神色不定。出自战国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知分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五色:指人脸上的神采;无主:无法主宰。形容恐惧而神色不定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吕

详细解释

种麦得麦

zhòng mài dé mài

指有什么样的原因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。出自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用民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指因果关系。指有什么样的原因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。 复制出

详细解释

亡国之器

wáng guó zhī qì

指象箸、玉杯之类的器皿,古代作为骄奢亡国的象征。出自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贵直》。一般作宾语,用于书面语。指象箸、玉杯之类的器皿,古代作为骄奢亡国的象征。

详细解释

兔起凫举

tǔ qǐ fú jǔ

象兔敢奔跑,象野鸭急飞。比喻行动迅速。出自战国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论威》。一般作状语,含褒义,用于书面语。凫:野鸭。象兔敢奔跑,象野鸭急飞。比喻行动迅速。 复制出处

详细解释

侈衣美食

chǐ yī měi shí

侈衣,华美的衣服;美食,鲜美的食物。言衣食俱精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精通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用于生活。侈衣,华美的衣服;美食,鲜美的食物。言衣食俱精。 复制出处:《

详细解释

尝鼎一脔

cháng dǐng yī luán

尝鼎里一片肉,就可以知道整个鼎里的肉味。出自战国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察今》。一般作谓语,比喻根据部分可以推断全部。鼎:古代炊具,三足两耳;脔:切成块的肉。尝

详细解释